【分享】
双流中学图书馆及多功能厅名曰“奂彰楼”,是为纪念邓奂彰先生启示后学之特殊贡献而建。本推文特别遴选艺术家、评论家维微、丁芒、任光荣的三篇文章,以饕

邓焕彰(图1)  

        邓奂彰, 汉族, (1917-2003),四川双流人,毕业于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。原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,中国书画家艺术交流协会常务理事,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。

  先生早年从师文化艺术界大师李有行,关良,庞薰琴,张宗禹……等。他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近五十年。其笔下创作题材,不论中西绘画,均有一定水平。集中西绘画精华,形成独特的艺术在中国绘画中“我用我法”的邓派清雅高洁之风格,尤其以作水墨花鸟别具神韵,又特以梅兰风骚画坛。享有“梅兰大师”,“蜀国兰王”之美誉 。

      双流中学图书馆及多功能厅名曰“奂彰楼”,是为纪念邓奂彰先生启示后学之特殊贡献而建。本推文特别遴选艺术家、评论家维微、丁芒、任光荣的三篇文章,以饕读者,以示纪念。

邓焕彰(图2)

维 微

凡欣赏关注国画的人,几乎皆知“梅兰大家邓奂彰”,然其人其艺究竟如何,在许多人那里往往又语焉不详。

一个人的艺术天分、后天学养、德行操守无疑皆为其艺术不可或缺的成因。不过,许多时候仅有这些因素仍然是不够的。个人的艺术生涯和他本身的实际人生密不可分。其人生处于一个特定的时代,有时代给定的社会氛围;其艺术生涯也处于同一个时代,有时代给定的艺术氛围,尽管这艺术氛围或许并不全由艺术作主。因而时代的形势、风气必然影响到他对题材、风格的去取,给他以机会,同时也限制他的范围。就是抗拒或背弃这个形势和风气的人,也会受到它负面的支配。

邓焕彰(图3)

百余年来,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消化吸收,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审视,以及20世纪后半叶以来意识形态对文化艺术的无形渗透,近三十年来商业主义对艺术市场的功利诱导,无一不在艺术创作层面一一呈现。

邓奂彰先生于绘画本有天赋,早年出诸名师之门,同时又文承“槐轩”一脉,按理已是得天独厚,然近人所知邓奂彰先生的绘画,多为“梅兰”,其缘由何在?

邓焕彰(图4)

- - 32×73.5cm 墨梅

邓焕彰(图5)

- - 品洁独喜幽居

邓奂彰先生生于1917年,其于新中国成立之前,尽管已有创作,但大体属于学习期。民国社会紊乱,然文化多元,邓奂彰先生广搜博采,转益多师。从收录的老鹰、白头翁、八哥、青蛙、喜鹊、金鱼、鲤鱼、鸡等动物,以及喇叭花、荷花、凌霄花、枇杷、菊花、桃花、牡丹花、芙蓉花等花卉题材和工笔、写意的丰富画法看来,其绘画基础之坚实,几于传统题材、画法无不兼擅。

邓焕彰(图6)

- - 67×135cm 高瞻远瞩

邓焕彰(图7)

- - 国色天香

新中国成立之初,邓奂彰先生刚过而立,精力充沛,其绘画创作也进入丰饶期。这一时期他的创作题材、手法多样,或意态闲逸,或英姿勃发,笔法也日臻成熟。只惜乎好景不长。由于历史原因,整个艺林陷入沉寂,个人创作往往动辄得咎,好在“梅兰竹菊”这种历来为社会喜爱的传统题材,还不至被肆意曲解,因而能够勉强延续。那一时代文人艺术家内心深处的种种隐曲,是绝难为外人道的。不过也正因如此,邓奂彰先生对四君子题材的驾驭日趋精熟,为其日后“梅兰大家”之声名鹊起埋下了伏笔。

邓焕彰(图8)

- - 梅影

邓焕彰(图9)

- - 雅洁自持

邓焕彰(图10)

- - 178x87 雨后

邓焕彰(图11)

- - 67.5x44.5 初霜

改革开放之后,雾散云开,艺术生机逐渐恢复,邓奂彰先生作为巴蜀画坛随新中国成长的第一代国画家,此时也成为西蜀大地硕果仅存的艺林火种之一,受到海内外众多爱好者的衷心推崇,许多有志于丹青者亦纷至沓来,列门墙而就教,加之此前他已桃李遍植,遂令其艺术传灯者地位一举奠定。

邓奂彰先生作为改革开放初期西蜀画坛之耆宿,其所画梅兰,与阎松父的虎、周北溪的猴、苏葆桢的葡萄、赵蕴玉的仕女、吕林的熊猫、岑学恭的三峡,均成为世间追慕的符码式艺术珍宝。邓奂彰因待人平和,从不崖岸自高,其所绘梅兰,亦于其间独领风骚。一时之间,“邓半城”之号随画作之流转而盛传于坊间。

邓焕彰(图12)

- - 68×135cm 倩影当空

邓焕彰(图13)

- - 寒花伴影

邓焕彰(图14)

- - 长相思

邓焕彰(图15)

- - 53×95cm 江南四月雨晴时

其实邓奂彰先生不仅擅画梅兰,一如上述诸先生不仅擅画各自的标签性作品一样。

奂彰先生性甘淡泊,温敦驯良,一生清苦自守,有如梅质兰心,其绘画创作也多处于怡情遣性的自为状态。由于遭遇困厄每以梅兰自况,其所写兰叶的幽韵、梅花的野逸,便于不知不觉间,将自身生命形态与品性一一涵泳为笔墨意蕴,这种将生命化于艺术的执拗不时流露于笔端,自然也深深触动了观者的心灵。而20世纪80年代艺术复兴以来,慕名求画者也每以梅兰点题。这样一来,同一题材的大量创作不免限制了一个天才画者的诸多可能,却也同时令邓奂彰先生终以“梅兰”闻名当世。

邓焕彰(图16)

- - 闺中梅

邓焕彰(图17)

- - 97.5x54 空谷幽香

对此情形,有人难免会感到遗憾,但在邓奂彰先生那里,这种限制或许是促使其笔墨走向精纯的必要条件。一个人的精力总归是有限的,能在前人的梅兰题材中画出自己独有的邓氏意趣,未尝不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;能于兰叶梅枝间一次次经历生命的轮回,亦可谓足慰平生。再说邓老先生少怀匡济之志,他又怎么忍心拒绝热爱艺术、慕求高洁的人们?

梅兰固然是画家邓奂彰的艺术标识,而其艺术生涯与整个人生也是启示后学的经典个案。邓奂彰先生半生困苦,若荒郊野梅,似寒谷幽兰,虽雪凌霜侵,兀自盛放而馨香暗传。 他是画家,也是文人。因时际会,作为画家的邓奂彰似乎没能穷尽所有可能,但作为文人的邓奂彰已遂夙愿而兼济苍生。

邓焕彰(图18)

- - 枝横月下影疏疏

外表平凡如邻家翁的邓奂彰早已离我们而去,然而他留给人们的不仅有独特的邓氏梅兰,还有那于黑暗中手持火种踽踽前行的清瘦身影……

2017年2月9日于七丈山房

维微: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

丁 芒

去年,我为寻求清香,来到四川成都的双流县。先观棠湖,后访国画家邓奂彰。棠湖是自然美和装饰美相结合的典范,邓老的画则是心灵美与艺术美相融合的精品。 傍棠湖而居的邓奂彰,天天在编织着他的清香之梦(诗人王尔碑语),用他流利婉转的兰草,用他气韵清逸的梅花。

邓焕彰(图19)

- - 君子之交

邓焕彰(图20)

- - 68×136cm 报春

因为诗人刘允嘉的中介,我们互相先有所了解,免去了许多客套,一见面就谈画论人。邓老已七十七岁,白发盈巅,清癯有神。他作画题材广泛,长于花鸟,尤擅梅兰,有“邓梅花”、“蜀国兰王”之誉。不久前逝世的老寿星诗人、书法家苏局仙,和日本书道会会长村上隆日出,为其题款时,都称他为“当代中国梅兰大师”。他的画流传海外十余国。

梅兰是中国画中传统的题材,无数的画家画了千百年,其意义无非如邓老所说, “爱兰的淡雅,它不会与百花争艳,有暗香传人间;梅花傲寒,象征骨气,因此它成为中国的国花。”总之,梅兰已成为历来我国知识分子为人立世的道德观念的象征。我认为如果邓老在为人和作画两方面,对此没有自己独到的真切体念,他的梅兰恐怕也只能出没于千万家之林,难成其为“大师”的。

邓焕彰(图21)

- - 133x63.5 咏梅

邓焕彰(图22)

- - 98x53 幽谷馨香

邓老家墙上有一浮雕人像,这就是五十年前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李有行先生。李在法国被誉为“东方色彩大师”,有如花似锦前程,然而在抗战最艰苦的年代,成败未卜的时候,毅然踏上归途,两袖清风,满腔热情地培养了整整两代艺术家。邓奂彰从他那儿学到画艺,更学到了立身之道。他出身寒微,靠助学金上学,一生从事艺术教育,清贫为生,淡泊自甘。对奸邪险诈,阿谀逢迎,逐名求位,恃权欺世之徒,常掩鼻而过。至今他只喜欢与文人墨客、高洁之士交往。他这种品格志趣,自然会渗透到他的艺术观中去,也会渗透到技法中去,形成了他的艺术的质感和深度。

邓焕彰(图23)

- - 李有行纪念馆开馆仪式

他在艺术上也力求有自己独到的造诣,而不是囿于前人足迹,跬步不前。 他认为“室内梅兰缺乏空灵野趣,要画出神韵,就得面对自然,师法造化”。因此直到近几年,他都是不顾老年体衰,多次到峨眉、黄山、庐山、青城山写生。他画兰,对根、茎、花及花蕊的着墨,都极为考究,尤注重叶浓花淡,他说:“花蕊好比人的眼睛,是传神的关键所在。”因此,他一脱其他画兰者的窠穴,独辟蹊径,以浓墨点蕊,使兰更为活脱逼真;画必题诗,是他的特点之一,既是对他画意的补充,又是他思想感情、道德人品的自然流露,诗画相得益彰。长期作画,题画诗他积累了二百多首,曾由锦城一书画协会为他印了一本《野梅坞题画诗集》,都是以梅兰为象征,歌颂身清心洁、志高趣雅的品德情操之作。我早已拜读,最喜其:“癖性生来爱写梅,倩人惠我一南枝,当窗小试新溶墨,月映花蕾满纸飞。”真是意境高雅,诗意盎然。又如“石爱兰清,兰爱石洁。君子之交,不在颜色”,又充满哲理意味。

邓焕彰(图24)

- - 1989年 邓焕彰先生在安微黄山写生

正由于上述原因,邓奂彰是真正做到了他的闲章所云“梅兰知己”的地步。他笔下的梅兰已不是寻常所见的真梅兰,也不是别人画中的梅兰,而是贯注了邓奂彰的精神和艺术的梅兰。他画兰,真正达到了虚实结合,疏密相间,干湿有度,刚柔兼备,构图异常精练。他画梅,或老干傲雪,花蕊繁密,气韵远逸,或新枝凌空、蕾瓣疏落,气韵飘然。著名国画家孙竹篱称他:“笔中有情,意在画外”,真是行家的评价。同时,他笔下的题画诗,也不是寻常所见的咏兰吟梅之作,而是贯注了邓奂彰的人生态度、思想感情、审美趣味之作,是他画幅的情意盈溢而出的作品。现在他又重加修订出版,再读一遍,感受更深。

邓焕彰(图25)

- - 疏影

记得访他之翌日,他曾赶画梅兰各一幅赠我,杯酒相酹,一室清香,畅谈竟午,恋不忍别。我望着他白发酡颜,不禁心有所动,乃题赠三诗:

邓焕彰(图26)

邓老把他毕生的乌发,都裁剪为兰草,织他的清香之梦。现在头发白了,仍笔耕不辍,祝愿他以这一头银丝,继续织他的圣洁之梦。

1994年1月18日

丁芒于南京苦丁斋

任光荣

佛祖释迦牟尼临终前嘱托:“我真正的生命是法身,不是形躯,形躯会消逝,但真常的法身却永恒,见到形躯的我,你们未见佛,依循我的教诲,即是见佛”。依佛祖这般教诲铮言,今再循见奂彰先贤师所留人世间之墨宝,即如“见佛”真身一般模样。所为什么?乃是奂彰先贤师精神长留存,清气满乾坤的做人的德!写画的品! 他的“百年寿命终了,还有个不死的法身”。(星云大师语录)——那就是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墨宝丹青。

邓焕彰(图27)

- - 42×115cm 她在丛中笑

鲁迅先生曾经说过:“隐藏在民间的村夫野老中,他们有大智慧,大道德者”。真画在民间!(张仃大师为王憨山画集序言)画坛之中,本来就拥有一批撼之不动的正气勇者,砥柱中流的人物,他们以其学术至尊,事业至上而广受尊重,尽管“无权无势”,甚至“无名无份”,很少包装、炒作,但其影响不容忽视。清泉淙鸣,撩拨情思。去污浊,见明亮!清新瑰丽的大自然对文人墨客的精神召唤正待重新回归,人文环境的不断改善也会促人向善。“福生于清俭,德生于卑退,道生于安静,命生于和畅……”。(明·高濂:《清修妙论笺》)佛家一首偈语说:“佛在灵山莫远求,灵山就在汝心头,人人有个灵山塔,好向灵山塔下修”。 心外无佛,自己纯真的本性就是佛。心正身好,有清静正直的思维,有善良的言行,有知足常乐的心态,有包容一切的心胸,人生生活自然就安祥、平和、幸福、快乐。奂彰先贤师就是这样的智者之人!

邓焕彰(图28)

“跳出三界外,不在五行中。”作为我是一个早在“体制内”,后落“体制外”的社会闲余画者,我的主张是:“书画艺术是以作品而说话,欣赏书画作品水平的高低是以读者直接从作品中获取信息,不需他证。”当你手捧奂彰先贤师这本百年诞辰的大集细细品读时,你会看到一位真切质朴,真正的大心境的智者。你会读到奂彰先贤师对人生事物放弃后的坦然的心怀豁达,宽容与感恩,使奂彰先贤师释放出在人生世上放下后的无意,懂得人生什么是真实的拥有,怎样超脱得失与苦乐。所以我的认识是:“好人好画是一个整体,人品画品必定共生共存。大画家一定是德高望重之人,不仅要才高八斗,更需知行合一,为人表率。”(吴杨·画坛拨乱见大观:《中流砥柱篇》)奂彰先贤师就是这样的智者之人。

邓焕彰(图29)

- - 42×68cm 荷

如果说今天的艺术画圈里是一幅真山真水的山水画,人们更多的是看重画面上实在的山石、树木和舟车桥梁的展现。这就像现实生活中一般人看重的是地位、身份、头衔一样。而我强调的是这一幅生活中真实山水画卷中的如真山、真水之间的画面留白!它在画面中虽不是实实在在,而又重要的存在着!!!这留白的重要之处就在于一个“轻”字上,它的份量是重的,这个“重”,是在“轻”的份量之面上。云淡而风轻,淡泊而实存。奂彰先贤师的艺术与做人也是应该如此重要的存在!

邓焕彰(图30)

- - 寿

由于平时自己在作画闲时,常喜堆砌一些文字数码,修些搬砖迭瓦的豆腐块垒,能被一些朋友们喜欢、认同。今托我为奂彰先贤师百岁诞辰写点感悟之文,自己深感荣幸。我自己认为:诸如此类纪念典藏之文,一般都会首请大名人来写。因为大名人是呼天盖地叫得响的“全国响马”,影响广泛,意义重大。再其次是聆请本省地域名人,也算是“地方叫驴”的达人,比较之能接地气,有人脉,有身份,这就是当下流行的“名人效应”。而今友朋延请于我写此拙文,真是战战兢兢,受宠若惊!鼓起勇气而作为,因我父母原籍也是双流人。

年龄,对每一个人来说;只是生命历程中的年轮符号。只有平和的心态,快乐的宽大的胸怀,才能使你生命的长度和宽度变得与众不同! 奂彰先贤师,他与常人不同,走的人生之路是一条优雅从容,阳光明媚的幸福之路。

咏七律诗一首为之纪念奂彰先贤师百年诞辰:

邓焕彰(图31)

岁次丙申猴年公元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冬至节

写于芙蓉城西郊河畔乡风堂·任光荣

邓焕彰(图32)